2月18日,國際青年“灣區夜話”在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舉行。
來自中國、克羅地亞、俄羅斯、西班牙、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多位青年齊聚一堂,圍繞“多元、融合、創新——以人文灣區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共探人文灣區發展之路。
現場合影留念(央廣網發 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 供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春天出發,面向未來,這場“灣區夜話”既為人文灣區注入青春的力量,也是共同播下春天的一顆種子。
灣區正青春
“大灣區的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特別是廣州。在這里,中西文化長期共存、碰撞,是我們外國人了解中國的一扇重要窗口。”作為“灣區夜話”的主持人,華南理工大學的西班牙籍留學生寶拉一開場便點出人文灣區的魅力所在。
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約8600萬的人口,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一個區域。
“在這里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正加速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的策源地,大灣區越來越廣闊的舞臺為青年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副總編輯尹杰表示。
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副總編輯尹杰講話(央廣網發 陳思茜 攝)
對于這一點,來自克羅地亞的資深創意總監/攝影師馬丁也深有體會。在他看來,大灣區有著獨一無二的優勢,讓不同的文化的人們在這里交流。“因為大灣區的碰撞、大熔爐的效應,也產生了大灣區多樣的文化。”
年輕充滿朝氣,青春孕育希望。
“這是2023年開春后校區首場國際交流活動。”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全球事務辦公室主任吳招勝表示,廣州國際校區作為全國唯一的教育部參與共建的校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教育改革個案試點單位,辦學時間雖短,但招生報考熱度(報考數/計劃數)非常高,2021年達到2089%,2022年達到2322%。
教育從來是面向未來。連續兩年四位數增長,折射的是灣區青春力量正在茁壯成長。
播下春天的種子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文化因互鑒而豐富。
作為粵港澳同根同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醒獅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中華對外交流的文化使者。
“2019年,我們去了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廣東醒獅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趙偉斌回憶,“這些活動讓廣東醒獅與眾多外國民眾近距離接觸,我們也主動分享醒獅文化以及中華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同時,趙偉斌還開發了兩百多款醒獅文創,做出了全球首款醒獅體感機器人,用創新力量讓非遺“活起來”。
他認為,不論是交流,還是創新,都得益于人文灣區的建設,讓醒獅在國內乃至國際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如何“以人文灣區建設助推中華文化‘走出去’”?
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王慶年講話(央廣網發 陳思茜 攝)
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王慶年提出,要善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來提升影響力。“比如區塊鏈、元宇宙、虛擬人、ChatGPT等為基礎,擴展人文灣區影響力的新路徑,把文化產業數字化的規劃做好,強力支持拓展數字文化交流傳播,不斷提升人文灣區的國際影響力。”
來自中國澳門的澳門宏臻網絡傳媒創始人、市場行銷總監何樂然常年來往粵澳兩地,她建議多邀請一些港澳旅游達人進行人文體驗,更好地推廣旅游產品。“通過‘旅游+研學’,讓更多人了解到大灣區的人文歷史風貌。”
在實際法律問題情景中,個案情況都有所差異,為了高效解決您的問題,保障合法權益,建議您直接向專業律師說明情況,解決您的實際問題。 立即在線咨詢 >
法律保,中國知名的 法律咨詢網站,能夠為廣大用戶提供在線 免費法律咨詢服務。
CopyRight@2003-2023 falvbao.net.cn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權所有
皖ICP備2022009963號-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聯系郵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