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
您的位置: 法律保 > 綜合 > 詳情

后七子是什么意思_ldquo 前七子 rdquo ldquo 后七子 rdquo 分別是

來源: 互聯網 2023-03-01 22:02:33

現在大家都會在網絡上汲取相關知識內容,比如后七子是什么意思_ldquo 前七子 rdquo ldquo 后七子 rdquo 分別是,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問題,小編也是翻閱整理了相應內容,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1、“前七子”是是明弘治、正德年間的文學流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成員包括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 。

3、“前七子”都是進士,對腐敗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氣不滿,強烈反對當時流行的臺閣體詩文和"啴緩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習氣。

4、其文學主張被后人概括為大力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旨在為詩文創作指明一條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詩風。

5、2、“后七子”是明嘉靖、隆慶年間中國明代的文學流派。

6、成員包括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余日德、張佳胤, 以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

7、“后七子”的文學主張基本上與前七子相同,強調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8、其形成情況大致如下:約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由進士出身任職于京師的李攀龍、王世貞相結交討論文學,決定重揭李夢陽、何景明等人學復古的“旗鼓”。

9、后二年,徐中行、梁有譽、宗臣中進士,與李、王結成詩社,遂有“五子”之稱。

10、后又增謝榛、吳國倫。

11、后謝榛與李交惡,被黜,余日德、張佳胤加入。

12、擴展資料:“前七子”、“后七子”主張文學的影響:文學活動的積極意義前后七子的文學復古在明中期文壇掀起了一場波瀾,其中激進與保守交錯,創新與蹈襲相雜,所體現出的功過是非相互錯雜的特征,顯示了這股文學思潮自身的復雜性。

13、2、重視文學獨立地位在重視文學獨立地位的基礎上,前后七子增強了對文學本質的理解,也正是在這一點上,他們對舊的文學價值觀念和創作實踐發起了一定的沖擊。

14、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前七子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后七子。

標簽: 百度百科 參考資料 的基礎上
溫馨提示:

在實際法律問題情景中,個案情況都有所差異,為了高效解決您的問題,保障合法權益,建議您直接向專業律師說明情況,解決您的實際問題。 立即在線咨詢 >

相關知識推薦
操作
分享
15037178970

公眾服務

法制網公眾號

快速找律師 / 免費咨詢

查法律知識 / 查看解答 / 隨時追問

律師服務(工作日8:30-18:00 ,非工作日請QQ留言)

律師加盟

律師營銷服務

在線客服:

加盟熱線:

律師營銷診斷

營銷分析 / 回復咨詢

案件接洽 / 合作加盟

法律保,中國知名的 法律咨詢網站,能夠為廣大用戶提供在線 免費法律咨詢服務。
CopyRight@2003-2023 falvbao.net.cn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權所有
皖ICP備2022009963號-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聯系郵箱:39 60 29 14 2 @qq.com